动态信息

案例中心赴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16-05-10 访问计数: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是住建部2014年评比的“美丽乡村”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村的发展历程,4月13日至16日,我院案例中心主任慕玲、案例中心助理周萌、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王海侠和万婷婷、博士生江皇甫、硕士生潘忻人组成调研小组前往信阳进行调研。 4月14日上午,调研组拜访信阳市市长乔新江,了解信阳市政府如何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指导政策。乔新江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与调研组座谈。乔新江提出了将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布局的理念,信阳通过打造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生态建设工程,树立“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建设理念。乔新江认为美丽乡村是生态导向的,要通过保护美、发现美、开发美的思想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本次访谈,调研组对信阳市政规划理念、政策内涵与执行策略有了深度理解。

图为调研组与信阳市长乔新江合影。

14日下午,调研组来到郝堂村,访谈郝堂村村庄改建专家、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中国乡建院联合创始人孙君,了解郝堂村房屋改造的源起、发展过程与背后的理念。孙君参与乡建工作已长达10年之久,在郝堂建设之前他便希望把郝堂做成一个现实版的教科书。孙君认为建设农村要把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相结合,农村发展要追求自然文明“田人合一为村,田人分离为城,农村慢起来,城市发展才能快起来”。接着孙君提出了“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理念。调研组与其就郝堂村案例的深刻意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调研组访谈孙君主任。

随后,调研组访谈郝堂村村支书胡静。胡书记介绍了郝堂村的历史、发展历程与现今状况。作为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胡书记与调研组深入交流,将郝堂村十年以来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胡静以其丰富的村干经验,主张通过农村敬老精神的发扬,塑造农村互助机制。

图为调研组访谈胡静书记

晚上,调研组与村民交流,了解郝堂村近年来的变化及村民们对村庄建设的感想,村民们热情地向调研组介绍了郝堂村建设前后对自身家庭状况的影响。

4月15日上午,五里店镇(郝堂村所属乡镇)党委副书记孙德华带领调研组参观郝堂村,实地走访了最先进行村庄改建的“一号院”、“二号院”、村卫生室、叶楠白桦图书馆、小流域治理、厨厕改善等具体成果。

图为孙德华为调研组介绍郝堂村建情况。

15日下午,调研组与信阳市平桥区区委办公室李为祥主任交流,李主任对区政府推动农村发展、财政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升了调研组对郝堂村发展的理解。随后,信阳市平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禹明善来到郝堂村与调研组交流。禹书记全程参与郝堂村的发展,是该村发展规划的主要参与者。禹书记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从社会建设与社会组织参与切入,以塑造村社共同体的方式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来创造农村对外的联系。

图为调研组与平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禹明善合影。

4月16日上午,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亲至郝堂村委会与调研组交流。王书记对调研组畅谈其农村建设理念,他主张农村发展要“慢”,欲速则不达;同时王书记提出了新“三农”思想:农村是有价值的、农民是有尊严的、农业是有前途的。这些观点启发了调研组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通过对郝堂村政策规划的了解,加深了调研组对平桥区推动农村建设的上层设计的理解。

图为调研组访谈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

16日下午,调研组驱车前往信阳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比较当地盆地、平原两种不同地域环境下农村的发展状况。明港镇纪委书记杨亚军为调研组导览新集村。不同于郝堂村已发展了7年,新集村开启新农村建设的时间不足2年,是值得与“郝堂村”模式比较的农村改造初期案例。调研组调研了当地的房屋改造、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的情况,并考察了当地的小学,获得许多可以与郝堂村建设进行对比研究的信息。

图为调研组与杨亚军书记合影。

此次调研梳理出了郝堂村发展模式的内在机制,包括上级政府的引导、村两委的关键作用、村庄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等。“郝堂模式”响应了住建部对“美丽乡村”的定义,并为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2015年12月人民日报的一则报导用“三十年前看小岗,三十年后看郝堂”来评价郝堂村,深刻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中,农村的重要性以及郝堂的典范意义。通过此次调研郝堂村的发展,案例中心对“三农”问题、政府社会协作创新及领导力等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未来开发相关公共管理案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供稿: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