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我院博士研究生曾志敏荣获第19届校研究生“学术新秀”奖

发布时间: 2014-06-23 访问计数:

6月6日晚,“改变的力量”——第19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我院于安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案例中心助理曾志敏荣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术新秀”。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团委、本届“学术新秀”评审委员会的老师、各院系教师代表、部分往届学术新秀的获奖代表出席颁奖典礼,全校500余名同学参加活动。

颁奖典礼现场

“学术新秀”自1996年开始评选,是我校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之一,每年在全校范围内经过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评选出约10名获奖者及10名“学术新秀”提名奖获得者。他们通过“学术新秀”平台,展示自己的学术风采,积极在校园内营造崇尚学术的良好学术氛围,有力推动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风建设。

本届“学术新秀”评选活动以“改变的力量”为主题,自2014年3月启动,通过53名学术委员会及各院系专家的评审,以及指导委员会的讨论,从各院系推荐的32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0名“学术新秀”获奖者及10名“学术新秀”提名奖。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公布了获奖者,并由获奖者与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感悟分享,以期通过“朋辈激励”的形式,促进我校同学提升学术追求,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进一步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曾志敏同学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清华四年的学术成长之路,他以成为“社会医生”为学术使命,通过学院深入实地的社会实践,逐渐找到一条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道路。

曾志敏同学分享学术故事

附:

曾志敏同学在第19届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的演讲《社会医生的修炼之路》节选:

从学科上讲,公共管理是一门从美国引进的新兴学科;但从实践上说,公共管理在中国却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国语·晋语》八卷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里的“上医医国”意思是高明的、一流的医生能够医治国家。可以说,两三千年以前的古人就已经指出了我们今天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那就是医治国家。中国MPA之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夏书章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在本质上就是一门医国之术”。在公共管理领域学习的八年中,我始终围绕着社会运行的经济效率以及社会运行的公平正义两个维度来探索治国之道,试图在理论上找到一条效率与公平能够达到均衡的治理曲线。

然而,进入公共管理学院的前两年,是我经历的一段非常难忘的困惑期。课堂上反复性地讨论各种各样的抽象理论,让我囫囵吞枣,懵懵懂懂,越来越感到无趣和厌倦,不知道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到底有什么用以及如何应用。

在这个迷茫而浮躁的时候,导师给了我重要的思想启迪。他也把我推荐到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的平台上锻炼,但如何将平台运用好,却又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可以说,我们文科生经常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却靠个人。真正迎来我学术生涯转机的是一次偶然的调研机会。普通的一次调研,我很认真的对待,并很快拿出了让老师满意的成果,获得了赞赏及认可。此后,我调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跟随学院的老师先后赴广东、河南、浙江、海南、贵州、安徽等省十几个城市展开不同主题下的实地调研和写作案例。这一系列的实地调研,为我架上了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术想象力。这时,我发现,不仅实践是鲜活的,而且理论也是鲜活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一堆文字。经过一系列实践调研以后,丰富的实践现象激发了我各种各样的理论思考,使我进入了一轮写作的高峰期,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大都发表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学术期刊,主题涉及社会管理、民间借贷、风电产业政策、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等。

最近,我开始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经营问题,这也是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让我对实际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2013年下半年,导师安排我去浙江省安吉县农业与农村办公室挂职锻炼,深入走访十几个村,我发现,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也依然存在众多贫穷的农民家庭。而后,我开始系统梳理农村发展的理论综述以及政策综述并将部分综述成果进行了发表。在当前“以城带乡”的政策取向下,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必然涉及到土地利用空间在性质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通过政府征地的制度途径来实施的。因此,需要在理论上解释的是:政府征地行为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村发展的?政府又应如何配置农民长期性的发展权?这正是我在博士论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众多感悟中,我尤其想谈一下关于清华文科生学术使命的理解。发展,是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的时代主题,我们可以从器物、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来理解国家的发展内涵。在过去六十多年里,清华长期在技术与器物层面,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里,清华的文科生更要在制度和理念层面的国家发展中有所作为,引领国家制度和社会理念的变革,这就是我们文科生的学术使命。可以说,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于安教授对我的无私栽培!衷心感谢公管学院以及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慕玲老师为我提供了宽阔的发展平台!衷心感谢公管学院的兄弟姐妹们给了我珍贵的友情!我们要始终坚信:在清华的大舞台上,我们所发现的科学知识以及所创造的人文思想,都具有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力量!

(相关链接:清华新闻网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4/20140610153420134668014/20140610153420134668014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