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我院赴云南玉溪市进行“抚仙湖流域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 2014-01-20 访问计数:

1月10日~1月12日,由我院齐晔教授负责的“抚仙湖流域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前往云南抚仙湖的专家调研活动。云南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但是,当前抚仙湖保护形势严峻。调研组由中国工程院王如松院士、水利部水规总院朱党生总工程师、我院王亚华教授和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老师等十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人员构成。此行调研目的在于,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当地政府座谈,将从战略上对于抚仙湖流域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同时开发适用于研究生教育与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教学案例。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距离昆明60公里,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水域面积217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206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近10%,是目前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在我国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抚仙湖占全部I类湖泊水量的90%,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但是,当前抚仙湖保护形势严峻,跨县管理、水质保护、污水处理、经济发展、村民搬迁等都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云南省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要求,以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削减主要入湖河流氮磷污染负荷为目标,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主线,以控源减污和生态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为保障,成立跨县的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专门负责保护和管理抚仙湖流域,协调抚仙湖保护规划范围涉及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8个镇(乡)具体落实“退、调、保”的防治战略,综合运用工程、管理、经济的方法,探索“污染排放低、环境代价小、生态效益好”的发展模式,争取形成湖泊修养生息的典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月10日上午,调研组对抚仙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考察了抚仙湖“四退三还”工程、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生态湿地项目,参观了帽天山寒武纪公园(古生物化石地)。并进一步听取了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相关人员对抚仙湖流域的湖水保护、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汇报。

1月10日下午,调研组与云南省水利厅、玉溪市市长、抚仙湖管理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以及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的领导进行了战略座谈。围绕如何将抚仙湖保护从地方上升到国家战略、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并发现了抚仙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政策、管理、技术、资金等问题。1月11日,结合实地考察和座谈,调研组和相关专家针对抚仙湖领域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抚仙湖流域的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设想,认为抚仙湖流域的综合治理不仅仅要关注环境保护,也要兼顾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可以形成环境为体、经济为用、政治为纲、文化为常、社会为本的“五位一体”的治理思路,优化产业结构,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动员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力量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绿色经济。

1月12日,调研组进一步和澄江县的相关企业、拆迁转移的村民进行了访谈,对兜底寺村拆迁安置点的房屋建设以及正在进行搬迁动员的马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组对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沿湖村民的房屋搬迁、土地流转、村民生计问题有了切实的了解,并对相关企业和村民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的情况有了初步的判断。

保护抚仙湖已是刻不容缓,但以抚仙湖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在中国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上的症结。通过此次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调研组不仅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也和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案例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调研组考察云南抚仙湖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

供稿: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