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案例中心与哈佛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调研延安“退耕还林”案例

发布时间: 2011-09-01 访问计数:

7月19~21日,我院案例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组成调研组,赴陕西省延安市就“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旨在开发中英文教学案例服务于公共管理教育。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助理杨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王能民、尚玉钒、胡立斌,和我院案例中心助理冯睿参加调研。

由于历史和气候等原因,延安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满目苍黄。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延安的农业发展走不出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困境。1999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延安考察调研后,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为延安退耕还林指明了方向,延安全面拉开了一场“绿色革命”的序幕。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基础条件改善”的总体目标,重点实施“封山绿化、天然林保护、经济林果、舍饲养畜、农田水利、生态移民”六大工程,抓住“退耕、禁牧”两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粮食问题、饲草问题、燃料问题。1999年至2000年,延安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896.76万亩,占全国的2.5%。延安的山川已经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19日下午,调研组与延安市退耕办、林业局和发改委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延安市退耕办副主任仝小林、林业局原局长谢文治、现任局长孟中华详细介绍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背景、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0日~21日,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和吴仓堡乡的退耕还林情况。调研组走访了农户,详细了解了退耕还林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调研组还参观了退耕还林纪念馆。自1998年以来,吴起县开始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的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例由1997年的60:34:6调整为2010年的9:66:25。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人、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商人,还有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市民。截止2007年底,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1.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亿元。县域经济从2004年以来已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百县(市)行列,综合经济实力2005年进入了“西部百强县”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

此次调研为我院撰写有关“退耕还林”工程的案例积累了一手资料,相关案例将在清华与哈佛的教学、培训项目中使用。此次调研得到了延安市政府和吴起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调研组与延安市退耕办有关同志座谈

调研组在延安和榆林交界考察退耕还林带来的巨大地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