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获奖案例分享】乘众人之力 成众人之事——禅城如何以众包之“桨”划动城市治理之“舟”?

发布时间: 2022-11-23 访问计数:


清华大学2022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于今年4月-8月顺利举行,旨在为关注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探索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发具有时代性的优秀案例。本届大赛本科生组吸引了全国208所院校492支队伍共1693人参加,硕士生组吸引了全国115所院校205支队伍共674人参加。参赛团队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围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生动实践开展案例选题、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写作。由“知·行”团队创作的《乘众人之力 成众人之事——禅城如何以众包之“桨”划动城市治理之“舟”?》获得本次大赛硕士生组一等奖。

案例作者

姚孟佳(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彭晓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彭翰宇(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梁湛熙(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

刘红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城市治理;政府众包;群众参与;政民协作

案例简介

作为广东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这片千年热土主动拥抱数字化改革。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引导下,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依托“啄木鸟-禅城管家”小程序,针对15类市容乱象为群众提供了快速拍照上报、“抢单”自行处理的渠道,打造了乘众智、聚众力的城市治理众包模式,极大地缓解了治理压力。在小程序运营过程中,城管局以积分制度为核心建立激励机制,有效调控政民间的协作模式:宽松的积分规则导致参与乱象丛生,随即收紧积分规则;拓宽积分渠道后出现积分“膨胀”,于是下调积分发放数量;粗略的积分标准使群众参与积极性受挫,随即进行积分规则的细化……积分制度的数次调整就如船舵转动,指引着众包之“桨”划动城市治理之“舟”。城市治理众包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平台汇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市域社会治理,为解决治理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调研经验与写作心得

回顾参赛四个多月以来的酸甜苦辣,从实地走访调研到昼夜分析撰写,从文本内容的字斟句酌到美工设计的反复调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都留下了每位团队成员的汗水。

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切实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成为城市治理中有待思考的问题。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佛山市禅城区的城市治理众包实践能够有效汇集群众力量,激励群众参与,因此我们决定以此为例探究政民协同治理模式。实地调研前,我们讨论确定了调研对象和内容,并与佛山市禅城区城管局取得联系,预先沟通好调研时间和访谈提纲。六月底至七月初,我们动身前往禅城区开展调研,重点访谈了项目负责人、宣传人员、审核人员、平台运营方、市民等相关主体,在访谈中注重成员分工,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和信息的深入挖掘。同时,当日调研结束后我们会及时梳理所得材料,讨论写作灵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日程安排被打乱、统计数据不一致等情况,充足的准备工作和持续的沟通联系使上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写作过程犹如完成一幅画卷,需要层层打磨、不断完善。调研结束后,我们全盘梳理调研资料并进行头脑风暴,确定了主要情节和关键人物,以小程序的诞生、积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为写作脉络,将调研中接触到的核心人物设定为文内角色,讲述“啄木鸟-禅城管家”小程序的发展历程。初稿完成后,我们将工作重点转变为对于案例情节的调整和细节描写的修改,此时聆听师长建议是提高文本质量的关键,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也是完成案例文本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最终我们完成了案例文本的撰写。

“知·行”团队赴佛山市禅城区调研

参赛感悟

参加此次案例大赛是一段“邂逅”的旅程:我们邂逅了高水平的清华大学学术平台;邂逅了满怀学术理想、像“老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指导老师——刘红波老师;邂逅了饱含治理热情、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问题的禅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邂逅了进取、可爱、专业的队友们。

“知·行”是我们的队名,也是我们的理念,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作为学子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身上的责任。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案例文本,扎根政府众包研究,争取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全民参与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未来继续努力加油!

“知·行”团队参赛画面

供稿:“知·行”团队

编辑: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