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案例学习感悟】红旗渠体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发布时间: 2021-12-16 访问计数:

【编者按】

2021年9月至10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学生在线完成六次线上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在线观摩、连线互动、“云端”讲解等方式参观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工程,开展音像教学、主题讲座、案例教学、小组汇报等活动,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学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蕴藏的公共管理智慧及中华民族精神。

课程结束后,2020级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学生刘汉硕撰写了课程学习感悟,并发表在香港大公文汇网。

香港大公文汇网刊发文章截图

以下为全文。


红旗渠体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76F2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灌溉工程。(中新社)

文/刘汉硕

祖籍河南南阳,每年都至少回乡一次的我,很早就在亲朋父老的口中听过林县(现林州市)红旗渠的大名。虽然豫西南盆地与林县同属一省,水土却截然不同。乡亲们享受着丹江口甜水,甚至能有余力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滋养半个北国,但农业传统让他们对林县人缺水的苦况依然感同身受,对林县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命运感到由衷的敬佩,对林县百姓能有杨贵书记这样的领导干部感到羡慕。从未去过林县的我,耳濡目染下也对它产生了一丝丝的好奇,红旗渠到底意味着什么?

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物资严重匮乏、生产生活条件极度落后的艰苦岁月里,发挥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怕牺牲,用最基础的工具和最原始的手段改造祖祖辈辈居住的险恶自然环境,在杨贵书记等地方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十年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建成了1500公里长的红旗渠,把漳河水引入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的面貌,创造了“人工天河”这一奇迹。在3个周末6个课时的学习中,我在在线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青年洞和止方村,得以与亲身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以及当地基层公务员干部交流;并观看了记录片《杨贵访谈录》,聆听了林州市李副市长的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最后两节课上,清华公管学院的老师带领我们就红旗渠和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了案例对比学习,从现代公共管理专业的角度对红旗渠工程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也帮助我找到了“红旗渠到底意味着什么”的答案。

CB96

红旗渠纪念馆展出的红旗渠通水庆典照片。

红旗渠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杨贵书记上任伊始便走遍全县,体察民情,了解林县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想法。在得知缺水是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最主要矛盾后,把全县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兴修水利,全力解决水资源问题上。即使遇到各种天灾人祸,仍然想办法全力保障工作的开展,不顾自身荣辱得失。十年功劳后,彻底解决了祖祖辈辈困扰林县人的缺水问题,让林县人民获得了幸福的生活。杨贵书记带领林县党委政府,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能够发动最广大的群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习近平主席讲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红旗渠是科学的公共项目管理案例。以红旗渠工程为主体的林县整体水利系统建设,经历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三圈理论”分析中同时满足价值、能力和支持的经典代表。缺水不仅影响林县人的生存质量和生产力水平,更让林县人生活没有希望,兴修水利根治缺水问题是林县上下最关心,最有价值的事。在确定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决心后,林县上马了一系列,带有一定试验性质的地区性蓄水库和渠道,客观上为水利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林县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资储备和力量动员,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并协调了各级领导以及友邻的支持,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整合了足够的能力。全县人民的支持与积极参与,让工程得以顺利完成。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杨贵书记创见性地坚持以资金补偿的方式与邻县协调解决了工程渠道土地占用的问题,不留一丝的隐患,展现了领导力的前瞻性与细致性。无论是决策思路中的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公众参与、把握机会,到建设过程的自立更生、坚持不懈、实事求是、及时调整、技术创新、激励兼容、监督到位,整个工程过程中没有一丝的贪污和浪费,展现了高超的领导力和管理艺术。

1964A

红旗渠是精神的发扬和继承。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林县人经过红旗渠精神的洗礼,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与认可,“林县人敢干”成为共识。通过红旗渠干部学院,每年无数的共产党员得到了教育,甚至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政要前来学习。直到现在,林州市的基层干部仍发扬着红旗渠精神,向着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新时代目标奋力迈进,带领人民走上“从出太行到战太行,再到富太行、美太行”的发展之路。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结合实际把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断发扬光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绝不能丢掉革命加拚命的精神,绝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绝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拨乱反正,重新出发的香港,更需要这种精神。每一位爱国爱港的香港人,都能从红旗渠精神汲取养分,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毕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红旗渠在当代还能被复制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有着“基建狂魔”美誉的当代中国任何工程项目都能得到科学的规划与实现,三峡大坝、贯穿云贵的高速网、青藏冻土上的铁路、港珠澳跨海特大桥、大山中的“天眼”射电望远镜等等都是明证。红旗渠工程背后最重要的精神,也被勤劳乐天的中国人民继承,在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一步一步走在创造幸福生活,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我认为,只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当代的“红旗渠”会越来越多;每一个青年,包括我在内,也会继承红旗渠的精神,在每一个领域的“青年洞”砥砺奋斗。